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

.

 
 
 

日志

 
 
关于我

笔名探矿者—一个立志执着于探索自然和学术的“打工者”。1962年5月生,福建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地质调查专业 工学学士 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以及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在该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三十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找矿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认识了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成矿机理,掌握了构造控矿因素与成矿地质规律对找矿预测的意义。本人的专长是既懂理论研究、也精通矿产勘查,善于将两者紧密结合,因而有关成果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

当前中国地质学术界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1-02-08 13:04:38|  分类: 地质矿产论坛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当前中国地质学术界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地质与勘探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挑战,且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事业——探矿者

构造地质学应该是整个固体地球科学中最核心的学科,任何有关固体地球的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构造地质学,老一辈的地学界的领军人物,如李四光、陈国达、黄汲清等,其主要建树也都在构造地质学(包括在大地构造学)。但在当今中国地学界,构造地质学逊色于地球化学已是不争的事实,从05年至09年三届新增科学院院士中地球化学专业的有4名,构造地质学专业只有1名。再说构造成矿的研究本是构造地质学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最主要方面,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任何一个地区的找矿勘查最终能否取得大的突破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对这个地区的构造认识的准确程度。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大多地质工作者更愿意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成矿而不是从构造角度研究成矿。为什么学者们不愿意从构造的角度研究矿床?却愿意从地球化学角度去研究构造?这种现象正常吗?我想这需要从我们当前的学术生态来分析。

 当前我国地学界的学术生态其与整个国家的学术生态是一样的,其基本特征是“浮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有严重的“多快好省”思想,“多”即多出成果,“快”即快出成果,“好”即出好看的成果(决不等同于好成果),“省”即省掉那些劳心又劳力的烦杂过程。很显然,在纯构造地质学领域是很难实现“多快好省”的,任何构造地质研究肯定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决不是在路边采几块标本就能完事,而且,即使是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工作,也不见得就能发表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这就很不符合当代中国科技界的“投入产出”原则,所以构造地质学需要地球化学关照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管怎么样,要发展中国地质科学,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还是那些具有创新头脑的学者扎扎实实在野外一线从事调查工作。

 向那些过去曾经在和现在正在野外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学者们致敬!

点击进入更加精彩 精彩首页 - 探矿者 - Prospector blog

  评论这张
 
阅读(47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