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

.

 
 
 

日志

 
 
关于我

笔名探矿者—一个立志执着于探索自然和学术的“打工者”。1962年5月生,福建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地质调查专业 工学学士 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以及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在该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三十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找矿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认识了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成矿机理,掌握了构造控矿因素与成矿地质规律对找矿预测的意义。本人的专长是既懂理论研究、也精通矿产勘查,善于将两者紧密结合,因而有关成果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

铟价谁定?  

2011-06-05 11:18:28|  分类: 矿产投资论坛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铟价谁定?

2011年06月02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贾海峰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云南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作用下,有色金属铟的交易价格从4.6元/克,上涨到了6.2元/克。

铟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全球每年产量400吨左右,80%的产量集中在中国云南。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日本,日本几大公司垄断了铟加工技术,将其深加工之后,再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转卖给中国。

以铟靶材(ITO)粉为例,其从中国进口精铟的价格仅为200-300万元/吨,而日本加工成ITO之后卖给中国,就要2000-3000万元/吨。

除了在技术上的差距以外,更多的是国际谈判定价权的落后。如果说铁矿石价格是国外垄断厂商把准了中国钢铁企业的脉,将钢铁企业分散,各个击破以高价格获得谈判胜利的话,铟则是外国厂商通过分散中国铟加工商,各个击破,获得低价。

很难想象,全球产量只有400吨,而云南产量就占80%情况下,竟然在卖价上还要受制于国外买家。

2011年4月,云南省和昆明市成立了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第一批就将白银和铟作为交易产品。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运送到交易所的铟就有13吨,占到了全国年产量的4%。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一位负责人对笔者表示,有色金属等稀有金属,是中国矿产品的优势,但这些稀有金属生产厂家分散,规模都普遍比较小,很难与买家进行谈判定价。如果依靠政府在关税等方面对出口铟进行控制的话,又会重走稀土等资源的路子,会受到国外政府的攻击,而且也不符合WTO规则。

上述负责人讲了一个故事:日本几家主要进口铟的企业,一般不会自己出面来中国购买,而是在中国常年设立一些代理商,有的时候甚至变换这些代理商的名字。由这些中国企业代理商前去跟铟生产企业谈判,采取一次性购买几百斤,上千斤的做法,打动这些分散的中小生产厂商,然后压低价格。

几十年以来,日本等一些铟进口国的企业,采取上述办法,在云南、湖南等地屡试不爽地低价收购铟。

铟价在过去的10年里,价格几乎没有上涨过,而人工和水电费等成本却在上涨,铟生产企业面临亏损,谈判能力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掌握铟的深加工技术,导致了铟这种产量只谢平1/60和白银1/10的稀有金属,价格竟然由卖家操控。

云南省和昆明市成立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也意在争夺铟等稀有金属的国际定价权。据该交易所负责人介绍,年内还将纳入4-5个稀有金属作为交易品种。为了打动生产商和交易商,这里采取了银行合作的方式,可以现款买卖货物。上述负责人表示,将来的理想就是做成期货交易,形成价格发现功能,以彻底实现铟价定价权的转变。

不过,交易所仅仅是个平台。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上述铟的进口国和买家们也可以进入交易所,如果中国的铟加工技术和生产厂商不能进步的话,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会存在,只是变换了一个场所而已。

点击进入更加精彩

  评论这张
 
阅读(96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