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贵口矿床的勘查过程再次证实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找矿勘查的成效。笔者从中得到了地质找矿工作的七点启示。
其一,同生盆地可以不是很大,东升庙―三贵口同生盆地仅几公里见方。一般而言,同生沉积盆地比较大,长达几十乃至上百公里,但是也可以几公里,甚至小于1千米,就像中国东部的中新生代内陆山间断陷盆地,分布范围很小,很多却能形成巨厚的同生沉积。即使像东升庙一样的小盆地也可能存在大型SEDEX型矿床形成的条件。而实际上这一带的同生盆地,如炭窑口、甲生盘和对门山,范围都不是太大。这一点值得今后寻找类似矿床时注意。
其二,随着沉积盆地的演化,喷口是会偏移的。对一个大型矿床漫长的成矿过程而言,在一个小同生盆地内,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喷口出现,在成矿过程中,或许会“你方唱罢我登场”。
其三,矿在哪里?首先在地质人员的头脑中,然后在钻头上。同样的东西,摆在那里,如果地质人员头脑中没有认识,往往熟视而无睹,如48线的CK58和CK59孔,上世纪70年代间曾经钻遇厚大的9号矿体,如果当时的地质人员对东升庙―三贵口矿床SEDEX型成因有正确的理解,并且意识到喷口在整个成矿时期是会移动的,且会有不同的沉积喷口出现,也许三贵口这个大矿早就发现了。
其四,形成SEDEX矿床的核心是同生盆地中的同生断层,这一般也是矿液的喷流口,其特点如前所述,找到喷流口就像找到藏宝图一样,哪个部位会出现什么矿体,厚大还是薄?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可以按图索骥。
对二岩段尤其喷口附近的二岩段进行勘查,一方面可以尝试在喷流口附近的上盘寻找层状冠部矿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深部的喷流通道进行勘查,即意在发现深部的通道相根部矿体,尤其铜矿体,这是由于铜络合物和铜硫化物的热力学性质所致,尽管很多SEDEX矿床只有冠部矿体而不存在根部矿体。总之,应该在以后机会合适时对喷流口附近深部(包括二岩段)进行勘查。
其五,在寻找该类型矿床时,先要寻找有利的成矿带,如克拉通边缘或者克拉通内部裂谷。其次要寻找有利的层位,该层位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是否是长久的还原环境;调查其厚度及其变化,是否有厚大部位并且紧邻较薄部位,也就是可能预示着同生断层。应该注意地表仅出露薄层位不见得在深部该层位也薄。
其六,东升庙―三贵口矿床富含大量磁黄铁矿,在今后寻找同类型矿床时可以先尝试使用磁法。
其七,就找矿成功概率而言,笔者认为“就矿找矿”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在原本无矿的新区进行草根勘查,也更容易实现突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