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

.

 
 
 

日志

 
 
关于我

笔名探矿者—一个立志执着于探索自然和学术的“打工者”。1962年5月生,福建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地质调查专业 工学学士 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以及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在该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三十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找矿经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认识了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成矿机理,掌握了构造控矿因素与成矿地质规律对找矿预测的意义。本人的专长是既懂理论研究、也精通矿产勘查,善于将两者紧密结合,因而有关成果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

大陆碰撞带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  

2011-08-20 20:43:28|  分类: 构造地质论坛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大陆碰撞带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

探矿者

        地质科学研究方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岩浆—构造—成矿’。也就是以岩浆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基础,应用到两个方向:一是地球动力学,就是将岩浆岩及其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当做探究地球深部的‘探针’和‘窗口’,以及大地构造事件的记录;二是成矿,就是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寻求规律。


大陆碰撞带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 - 探矿者 - Prospector blog

西藏冈底斯带(后碰撞伸展环境)含矿斑岩形成的构造控制模型
   

         在大陆环境,能否形成和如何形成大型-巨型斑岩铜矿,是成矿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科学家通过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及中国东部斑岩铜矿,(1)发现并证实四种大陆环境(晚碰撞转换环境、后碰撞伸展环境、后造山伸展环境和非造山崩塌环境)均可以产生巨型斑岩铜矿,从而大大扩展了寻找斑岩铜矿的战略选区;(2)证实这些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大洋板块俯冲过程无关,属于一种新类型的大陆环境斑岩铜矿;(3)发现大陆环境的含铜斑岩多为钾质埃达克岩,来源于加厚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而不是岩浆弧环境的地幔楔形区。富水含铜岩浆经历了两级岩浆房结晶分异,并排泄出大量成矿流体;(4)提出地幔物质向下地壳的注入和添加以及下地壳源区角闪石分解是斑岩岩浆含Cu、富H2O、高S、高?O2并发生大规模成矿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突破了著名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理论,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基于这一新的理论认识,系统论证了冈底斯铜矿化带具有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斑岩铜矿带的远景潜力,解决了评价方法问题,指明了找矿突破方向,推动了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

  评论这张
 
阅读(131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